80后的朋友们肯定都记得暑假里播放的少年特工这部电视剧,《少年特工》是以山东省少年军校小侦察班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创作,由前线文工团创作编导室副主任郑方南指导拍摄,杨溢、张璋,赵静等主演的电视剧。笔者当时十分羡慕这些同龄人能穿上帅气的军装,挎着冲锋枪潜入侦查,偷袭破坏蓝军阵地,可以说该片是大多数80后的第一部军事启蒙电视剧。
其中让笔者最为眼热的就是少年侦察兵们使用的85式冲锋枪,它短小精悍,拿在十四五岁的孩子手里都不会显得太重,虽然国内军事刊物对85式冲锋枪恶评如潮,各种贬低之词泛滥,但是作为一种经典武器,85式冲锋枪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。
在对越反击战中,出于部队对79式轻型冲锋枪的不满,以及对64式微声冲锋枪的改进要求,军工部门在1980年代初期立项研制新的冲锋枪,在1983年开始研制,因扳机不复位而要重新改进,在1985年5月第二次进国家靶场进行设计定型试验时,又因扳机不复位和连发挂机而停试。对发射机构的可靠性进行了专题攻关和优化设计后,于1985年12月27日由轻武器定型委员会批准了设计定型而命名为1985年式轻型冲锋枪(85式轻冲)。
85式轻冲主要装备炮兵、侦察兵、通信兵、防化兵、装甲兵、空降兵、海军陆战队等特殊兵种,后大量退役用于公安武警和地方民兵部队。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,可单、连发射击。瞄具是片状准星,觇孔照门翻转式表尺。主要以单发和点射火力杀伤200米以内敌有生目标,具有结构简单、体积小、重量轻、精度好、近距离火力强、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。85式轻冲具有重量适中、尺寸紧凑、动作灵活、反应快等优点,缺点是设计上较为落后,外形不讨喜,以至于部队里有人借用当年司登式冲锋枪的绰号来嘲讽85式轻冲为“管子工的杰作”。
85式冲锋枪有效射程200米,理论射速每分钟780发,使用口径7.62毫米的51式手枪弹和64式微声手枪弹,枪托折叠后全枪长度仅有45厘米,非常便于隐蔽携带。图为国庆60周末阅兵式上使用85式冲锋枪接受检阅的女民兵方阵。
1985年式7.62mm微声冲锋枪(简称85式微冲)是1985年式轻型冲锋枪的同族枪,基本上就是在85式轻冲上更换节套和枪管,增加消声装置变型而成,因此两枪主要部件可以通用。85式微冲的研制是基于部队对64式微声冲锋枪的缺点的反应而研制的,是我国第二代微声冲锋枪。国内各军区,师,团,营侦察兵和特种部队均有装备。
由于64式微冲存在结构复杂,枪托卡笋不能自动补偿磨损间隙等缺陷,在设计85式微冲时,这些缺陷都得到了改进。85式微冲简化成71个零件,枪托向右折叠,枪托卡笋可自动补偿磨损间隙。
实际上,在射击时几乎听不到微声武器的“噗噗”声,而仅仅是枪机撞击的声音,电影中表现微声武器所加的音效完全与事实不符。夜间单发射击时,距枪口50m处看不到光;白天单发射击时,距枪口50m处看不到烟。有记录表明,侦察兵用85式微声冲锋枪在野外猎获野鸭子,可以不惊动周围的演习部队。由于消音效果优良,85式微冲至今人在武警和二线侦察兵部队中服役。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