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最出色的冲锋枪之一,曾经一度成为让苏军恐惧的武器,也被称为步兵收割器,曼纳海姆电锯芬兰更是依靠他,在苏芬战争中让苏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,并且颜面尽失。
那么,究竟是怎样一款武器能够如此强悍呢?它就是来自芬兰的kp31冲锋枪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催生出了很多新式武器,其中就包括冲锋枪。这种采用小口径手枪弹的连发式速射武器,因为火力凶猛,短小精悍,成为了近距离作战的重要武器。
德军在一战末期使用的mp18冲锋枪,在进行渗透突击战术时,给各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并且吸引了各国的枪械设计师们投入到冲锋枪的研发当中,其中便有北欧芬兰的枪械设计大师艾莫,拉赫蒂。拉赫蒂在1921年开始着手研发米索kp31冲锋枪的原型m22冲锋枪,原型枪m22使用7.65×21毫米帕拉贝伦弹手枪弹,弹匣外观极其夸张,是一个长弧的形状。由于这是拉赫蒂设计的第一款冲锋枪,所以存在不少的缺陷,并没有被芬兰军方所采用,只是采购了100支作为鼓励。失败的拉赫蒂并没有放弃对冲锋枪的研究,而是选择继续改进,并且在1926年推出了改进型号索米kp26冲锋枪,依旧采用7.65毫米手枪弹。芬兰陆军在这次的枪械试射当中感觉这款枪还不错,不同于第一次的m2冲锋枪,便又采购了200支进行试用,随即便将kp26作为制式武器列装了部队。自此,拉赫蒂名利双收。
但是呢,他对冲锋枪的执念却是寻常人无法比拟的,他也明白kp26还是存在缺陷的,所以拉赫蒂又开始了漫长的改进道路,并且还拜托朋友设计全新的供弹系统,终于在1931年完成了新型冲锋枪的设计,出色的性能也赢得了芬兰陆军的青睐,很顺利的就被正式列为制式装备,并且将其命名为kp31冲锋枪。经过拉赫第十年的改进的kp31空枪重量是4.6公斤,全长870毫米,枪管长314毫米,采用直接自由枪击机构,可以使用半自动或全自动两种射击方式,每分钟最多可以打出750到900发子弹。 Kp31放弃了先前型号的7.65毫米弹药,转而使用9×19毫米的帕拉贝鲁姆弹药,有效射程200米。怪异的弹匣也被圆形的弹鼓所替代,最大容量足足有70发之多。改进之后的索米冲锋枪最大的优势便是可以快速地更换枪管,这样的技术在之前只会被用于重型机枪,所以拉赫蒂的kp31冲锋枪也被认为是当时最先进的冲锋枪。
也许是kp31射击精准度高,射速快等原因,起初kp31冲锋枪被芬兰陆军当作轻机枪来使用,但是之后kp31却将射程不足的问题暴露出来了,于是芬兰陆军便重新让他回归到近战武器的行列中。并且kp31的许多零件都是由机床加工而制成的,机匣相当的坚固,但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难免会增加重量,所以在使用容量70发的弹鼓时,整体枪重达到了七公斤,这对于长途跋涉的芬兰士兵而言形成了非常大的压力。尽管饱受各种诟病,但是索米冲锋枪仍然是当时同类冲锋枪中可靠性最高的,它可以在极低的温度下使用,这对于芬兰士兵来说非常重要。尤其是在苏芬恩战争中,索米冲锋枪的可靠性被发挥到了极致。
1939年,苏联入侵芬兰的冬季战争爆发,为了发动这次战争,苏联还自导自演制造了曼尼拉炮击事件,而这时芬兰军队就已经装备了4100多支kp31冲锋枪,很快就成为了前线苏军士兵的噩梦。采用游击战术的芬兰军队在雪原林海中四处伏击苏军的纵队,尤其是经常突然绕到苏军的侧后方,在近距离的情况下使用kp31发起突袭,让苏军在近战中吃了大亏。这是因为当时的苏联军队只热衷大型武器,根本就看不上冲锋枪这种小型的轻便武器,所以在此之前苏军就一直没有装备冲锋枪。在之后的时间里,芬兰士兵对kp31的使用就更加得心应手了。当时的芬兰士兵最大的梦想就是能配发一支索米冲锋枪,并将其作为一种荣耀,因为使用它可以重创侵略自己家园的敌人。索米。 Kp31也成为了让苏军士兵恐惧的武器,被广泛地称为曼纳海姆电锯。卡尔,古斯塔夫曼纳海姆估计只有少数人听过,他是芬兰建国的元勋,也被称之为芬兰之子,是芬兰历史上第六位总统。kp31可以快速更换枪管的能力,在作战中非常好用,只要有备用的枪管,可以不用担心枪管过热或者发生故障的问题,使用全火力射击,毕竟换个枪管只需要一分钟左右的时间。 Kp31更换枪管的能力在当时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创新,虽然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运用,但是在后来很多成功的冲锋枪中都采用了这种设计,例如uzi冲锋枪。当然, kb31也并不是没有缺点的,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制造工艺复杂,成本高,而且产量有限,在战前的年产量只有1100只,即使是产量到最高的1943年也才生产了15900只,最终的产量也不过八万只而已,与苏军后期生产的ppsh四一冲锋枪高达600万支的产量相比,根本无法比较。
并且kp31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重量大,在使用70发的弹鼓时,整体重量达到了七公斤,即使是身体比较健壮的士兵也都无法长时间携带。同样,弹鼓存在一定的弊病,虽然容量很大,但是因为结构复杂,容易发生故障,而且过高的制造成本让其可靠性完全比不上合适的弹匣供弹。而且它的重量也超过了同样的合式弹匣之和,在更换弹鼓时也没有合适弹匣来得方便,所以士兵更愿意使用小型的合式弹匣,因为在安装弹匣时要比弹鼓简便很多。值得一提是,后来苏军的ppd和ppsh冲锋枪也都使用了弹鼓式供弹,不过在二战的第二年,他们就又重新换回了合式弹匣,真是别人用啥他就用啥。
尽管kp31存在以上几个缺点,但他还是被认为是同时代最成功的冲锋枪,毕竟kp31冲锋枪在当时是基于芬兰本国国情和作战需要而量身打造的武器。芬兰作为北欧的一个小国,在国防能力和军队规模方面都是相当有限的,一直走的都是精兵路线。在苏芬战争中,芬兰士兵懂得利用环境来发挥武器的优势,在某些情况下,装备精良的苏军反而更容易吃亏,缴获的苏联武器在很多时候都会被芬兰士兵重新使用,这也让原本心高气傲的苏军一次次溃败,并且让拥有民族自豪感的苏军在各国面前颜面尽失。
No Comments